忠言每逆耳,良药必苦口。 张承业闻听周德威之言,深以为然,便入帐劝说晋王。 李存勖也是个积年带兵上将,详思其计,焉有不醒悟者?再命唤过所掳梁军降卒,仔细讯问,果然得知王景仁正命暗中营造浮桥,严令一夜而就。 晋王遂纳周德威建议,下令三军退守鄗邑,与成德军一同坚守。 转眼度过元旦新春,至来年正月初二。 周德威复引兵至柏乡,命三百骑兵到梁军营前挑战。 王景仁此时早将浮桥造好,遂集结全军渡河,列阵出击。周德威且战且退,将梁军引向平原旷野,一直战至鄗邑之南,两军皆列严阵,以待决战。 李存勖见状,便欲催动战鼓,挥令开战。 周德威谏阻道:大王若要一战而定,且耐半日。梁军轻装远来决战,即使携带干粮,在两军对垒之时亦难以进食也。不如相持至晡,梁军必至人饥马乏,士气衰落。我待其锐气堕时趁势攻击,则必获全胜。 李存勖认为有理,此番便不发怒,遂命以强弓硬弩压住阵角,按兵不动。 两军对阵直到傍晚,梁军饥饿难耐,部将皆有退意,阵角开始松动。 周德威见时机已到,立请晋王下令,当即发起猛攻。 李存勖便令催鼓吹号,率先纵马而出,冲入敌阵,与周德威、李嗣源兵分三路:自击其中军,二将则各率本部军,自东西两翼左右夹攻。 梁军正复疲惫之时,自相惊扰,阵势大乱。 晋、赵联军奋力猛追,梁军大败,王景仁、韩勍、李思安等仅率数十骑冲透重围,连夜遁逃。杜廷隐等闻说败讯,也弃深、冀二州而去。 经此柏乡一战,晋王检点战果,俘获梁军将校二百八十五人,上将损半;斩首二万级,梁军伏尸数十里,龙骧、神威、神捷等精锐禁军全军覆没。 晋王大喜,王镕、王处直皆至营中道贺,感激不已。成德镇、义武镇从此彻底与梁国绝裂,倒向晋国,愿为附庸。 经此一战,晋军威风大振,朱梁尽失河北诸州,退至魏博以南。 王景仁大败而回,满面含羞带愧,来见梁帝朱温,自请斩首以谢三军。 朱温说道:此事我已知道,是因韩勍、李思安轻视你为降将,不服从节度,以致此败,贤卿休得自责过甚。然则若不薄惩,亦无法安抚阵亡将士家眷也。 于是将王景仁罢官归家。因终爱其才,数月之后复下诏完全复其官爵。 画外音:原来王景仁并非别个,则便是淮南节度使杨行密部下大将王茂章,字景仁,乃庐州合淝人。杨行密死后,因不容于其子杨渥,这才叛附钱镠,被辟为两府行军司马。其后又归降朱温,遥领宣州宁国军节度使。因两度易主,耻以原名示人,这才以表字为名。 柏乡战后,是年七月。 燕王刘守光以为梁国势力已退出河北,晋国于大战之后亦鞭长莫及,便自觉幽、冀二州惟己为大,于是昂然在幽州称帝,建大燕国,史称桀燕。 晋王李存勖闻讯,何论鞭长莫及?立即派大将周德威率兵前去讨伐。 同年十二月,周德威率三万步骑出兵飞狐口,联合成德军、义武军一同征讨刘守光。 转过年来,乃故唐昭宗天佑九年。周德威走马夺取涿州,收降刺史刘知温,复乘胜进围幽州,兵临城下。 刘守光命骁将单廷珪率一万精兵出城迎战,与周德威战于城东南龙头岗。单廷珪恃勇轻敌,单马独骑追击周德威入阵,长枪几乎刺到脊背,只在后心里弄影。 周德威侧身避开,随即挥楇反击,将单廷珪打落马下,而后将其活捉。 燕军因主将被擒,溃败而逃。周德威趁机引兵追杀,斩首三千级,俘获李山海等燕军将校五十二人,燕军士气大挫。 刘守光困守幽州,被周德威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只得写下降书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