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天命不足畏,人心不可违。
大夏四年十月十日,引起北方动荡的大夏二皇子因“愧疚”自杀于军帐中。
而凉州军也全面倒向了夏庭的代表人大将军苏婉清。
这使得夏庭势力膨胀的同时,也使得夏庭的威望俨然有了抬头之势。
然而,虽然大夏二皇子的叛乱被平息,但凉州的乱局依然还未结束。
原先二皇子的盟友鲜卑首领拓跋绾,靠着仁慈与长刀,吞并了凉州半数之郡,又靠着许诺获得了部分大夏官吏的效忠。
得益于苏婉清从前的“信誉”,使得尽管苏婉清亡羊补牢,对于带着凉州军投降的士族豪强极尽厚待,但依旧没能使得依附于鲜卑的士族豪强们回心转意。
或者说,他们也许是在观望,等待着新一轮的战事中的胜利者的出现。
毕竟眼见半数凉州被一个异族人占据,苏婉清也是勃然大怒,代帝下诏号召凉州之民归附,并发出风声准备发兵把鲜卑赶出凉州。
这一切,使得风雨再次笼罩本就因二皇子叛乱而变得残破的凉州。
可令苏婉清没想到的是,本以为下诏会让饱受战乱影响的凉州之民们一呼百应,喜迎王师,齐心协力赶走鲜卑的场景却并未出现。
甚至反而还出现了预料之外的变化。
大夏四年十月十一日,听到还要打仗,本来投降于苏婉清的凉州军们发生哗变。
大量的凉州军聚众冲破了关中诸军的监视,逃回了凉州成为了逃兵。
尽管这场闹剧很快便被苏婉清派兵镇压,并把密谋的军官斩杀示众。
可凉州军此时俨然成为了一支没有丝毫战斗意志的军队。
毕竟那些上层人士给他们的消息真真假假。
他们无法分辨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
他们不明白自己为何从忠心为国义士,一朝变成了叛军。
不过尽管罪名也被赦免,但他们也真的不想再打仗了,他们只想回家。
他们心念身处于叛军四起凉州中的家人,心念年迈的父母和自己的妻儿的安危。
他们只想回家…
但这些人没跑掉的凉州军是幸运的。
毕竟,如果说他们还有一丝期望的话。
那么那些跑掉的凉州军,便彻底陷入绝望。
大夏四年十月十六日。
变成逃兵的凉州军,跑回家乡才发现——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就是凉州如今常态。
至于家人?
整个村子都没了,还谈什么家人?
绝望之后,心态爆炸。
这彻底引爆了他们的怒火。
此时,他们才真正认清了所谓凉州士族豪强们与大夏二皇子真正的面目。
他们被欺骗了,他们根本就不是在为了大夏而战,而是为他们私欲而战。
明明他们戍守边疆无数年,付出了无数汗水和鲜血。
可换来的却是被欺骗。
现在,欺骗者变成了朝廷的座上宾,他们一无所有。
可又能如何?
复仇吗?
可拿什么复仇?
他们现在只是叛军,逃兵。
甚至就连他们的上级都无能为力,那他们一个小小的军兵又能拿他们怎么样?
然而,就在他们身处迷茫之际,却听闻了明明只是鲜卑人的拓跋绾正在吸纳夏人。
她的仁慈之名,正在一部分流离失所的凉州百姓口中传唱。
或者说,凉州百姓们也不知道那是不是仁慈,但他们知道,反正去鲜卑那边有一口饭吃。
而且还听说那边有很多没饭吃的凉州人早就去了那边,活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