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于伟正听完胡晓云在办公室里的汇报之后,对这位东投集团主持工作的副总经理,确实有了新的认识。于伟正又拿过胡晓云递交的材料,看了之后弹了两下,更衬出几分沉思的氛围。
胡晓云刚才关于建设大型综合性批发市场的设想,不是那种常见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空洞口号,而是有实地调研、有初步数据、有具体操作思路的建议。这在当下的东原市,显得尤为难得。
于伟正甚至能从她条理清晰的陈述中,感受到一种久违的、属于实干者的热忱和锐气,这与他日常听到的那些四平八稳、充斥着“可能、大概、原则上”的汇报形成了鲜明对比。
东原市的秋天,总带着一种灰扑扑的色调,就像这座内陆城市多年停滞不前的经济一样,缺乏鲜亮的色彩。于伟正到任已经大半年了,这种对经济上缺少一种有力抓手的感觉,非但没有减弱,反而随着了解的深入愈发清晰。
三学活动过后,“三化三基”这个提法,在市级层面的各种会议、文件里没少强调,各个局委、县区的大门口也挂上了不少红底白字的横幅,看起来声势不小,一片红火。
但于伟正心里清楚,那更多是一种政治表态,是必须要有的“声势”。真正能落到实地、见到实效的具体措施并不多,很多单位还是停留在喊口号、写汇报、开大会的阶段,工作陷入了“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怪圈。
这也不能全怪下面的干部,于伟正自己也有自知之明。他长期在组织部门工作,抓干部、管队伍、琢磨人是他的强项,眼光毒辣,心思缜密。
但具体的经济工作,特别是如何搞活一个像东原这样基础差、底子薄、观念相对落后的内陆贫困地区的经济,并非他所擅长。
因此,在处理经济问题时,他持一种相对保守和审慎的态度。他深信在体制内运行的一条原则:不怕慢,就怕乱;不怕不作为,就怕乱作为。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他更倾向于只把握大方向,提出一些具有指导性、放在哪里都挑不出毛病的宏观理论,而在具体的经济政策推进上,则表现得格外稳重,甚至有些迟疑。这种稳重,在外人看来,或许就是一种保守,甚至有人私下议论他“魄力不足”。但于伟正有自己的考量,在东原这个关系盘根错节、情况复杂的地方,新官上任的三把火不能乱烧,烧不好容易引火烧身。
“三化三基”建设,是于伟正提出的一个战略性方针,核心是要求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推动产业优化、城市提质、民生改善等基础性工作。市委将其细化理解为要重点抓好商贸物流、现代农业、基础工业这几大块。这些工作本来也是市里常年要抓的,但套上“三化三基”这个纲领性的帽子后,就显得更有系统性、理论高度,也便于市里统一协调指挥。客观上,也确实让东原的工、农、商等工作,在提法上了一个台阶,至少在汇报材料上好看了不少。
但于伟正渴望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变化,是老百姓腰包能鼓起来,是市财政能宽裕一些。胡晓云今天这个带着泥土气息和市场温度的提议,像一颗石子,在他心里投下了一圈涟漪。
于伟正收回目光,重新看向坐在对面沙发上的胡晓云。目光中带着审视,也有一丝极为克制、几乎无法察觉的欣赏。这个女同志,不简单。齐永林在的时候,她就以能力强、作风泼辣着称,能把东投集团那么大个摊子打理得井井有条。齐永林突然调走,市里让她主持工作,看来是用对人了。
于伟正语速不快,每个字都似乎经过斟酌:“晓云同志啊,”他用了“同志”这个称呼,显得正式而庄重,“你提出的这个建设综合性批发市场的想法,我认真思考了,很有价值,也切合我们东原现阶段发展的需要。不是空中楼阁,有调研基础,这点很好。”
他端起桌上白色陶瓷杯,呷了一口已经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