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奕的冲进圆觉寺。
皇宫里也有供奉佛祖的寺庙,但规模都很小,里面只有一两个女尼驻守,这女尼还都是以前犯错误的嫔妃剃度的。
圆觉寺是百年寺庙,规模很大,建筑雕梁画柱,佛像穿金戴银,僧人众多,各个圆肚肥肠肥头大耳,均穿着细棉的僧服,干净厚实,而方丈的袈裟更是金线缝制价值不菲,一看就是个不差钱的寺庙。
越往里走赵小山越心惊,这圆觉寺也太过嚣张,大殿里无一不精细无一不豪华,金碧辉煌的装饰比皇宫都甚。
他想起前段时间工部一个同僚上奏说宫里好几处建筑都有漏雨的现象,希望户部拨款进行修葺,但周彻是怎么回答的?
周彻说现在国库空虚百姓百废待兴,不易大动土木,那几处建筑若不能住人便不住,将里面的人挪出来,搬到能住人的宫殿住就行了。
大景朝最尊贵的男人尚且过着朴素的日子,这些和尚凭什么这么富庶?
据说大景朝有一个皇帝特别信奉佛教,每年都要来城外的几个大寺庙走一圈,每次都会给寺庙捐大量香油钱,不仅给钱还给地,圆觉寺周边所有的田地都是寺庙所有。
寺里的僧人们只负责吃斋念佛参悟佛法,从来都不参与劳动,田地都是雇佣佃户进行耕种的,收取的地租和其他地主的一样。
赵小山看了看寺庙里一个个大小光头,想到了还在密水的陈狗子。
狗子所在的大昭寺规模也很大,寺庙里的和尚们比村里的农户们生活水平都高,也是因为大昭寺有大量的土地,平日里还有不少达官贵人的香油钱。
这些和尚,不事生产,不创造价值,过得却比创造价值的百姓们都好,凭什么呢。
大景朝积弊已久,内有世家大族盘根错节,外有胡人三政权的包围孤立,百姓不仅受到地主和朝廷的盘剥,就连一群念经的和尚都敢站在老百姓头上拉屎。
这不公平。
赵小山是农民的儿子,他深知农民的不易。
农民百姓手里的每一文钱都是一滴汗摔碎成八瓣换来的,都是老百姓的血汗,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勤奋的人,最辛苦的人,也是最值得尊重的人。
不论是哪个姓建立了什么王朝,都不该忘记农民,都不该仅仅把农民当作韭菜。
今天不知道是什么日子,寺里正好有活动,好多和尚在正殿围坐一圈念经,赵小山粗粗看过去,大殿里差不多就有三百多个和尚,他们每个人都盘膝而做,手持佛珠,嘴里念念有词,声音抑扬顿挫,听不清说的是什么。
庙里有几个贵妇打扮的夫人跪在佛像正前方,拿着很粗很粗的香,点燃后在小和尚的指挥下围绕着佛像转了三圈后将香插进香炉中,后又跪伏在蒲团上,十分庄重的磕了三个头。
昌平不认识那几个贵妇是谁,只和赵小山在殿外看了会热闹又去了别的大殿溜达观光。
一路上昌平兴高采烈见佛就拜,等转了一圈回来恰好又遇到了刚才上香的那三个贵妇,只见这三人跟在一个中年和尚的身后,让身后侍女将香油钱端出来,赵小山远远看了一眼,每个人都是一盘子的银两,粗粗一算,差不多有一千多两。
昌平小声嘟囔:“哎呀,这是谁家的夫人啊,上个香就花了这么多钱,这三个夫人一人一千两,一共加起来就是三千两,这些和尚就念了这么一会经就有这么多钱挣,可真轻松,驸马,要不你也来出家吧,嘻嘻。”
昌平一边抻着脖子张望一边嘻嘻笑着,赵小山却一脸沉思。
拜了一圈后昌平又看到有摇签算卦的,若是大师解说就要十两银子。
十两银子对她一个公主来说当然不算什么,只一个手势,昌平身后的侍女便拿出来一锭银子放在那和尚面前,那和尚接过银子先将其藏在袖内,之后才接过昌平递过去的卦签开始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