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再收留外人来自己家里了。
当年那些灾民,之所以能够长驱直入,毫无阻碍地进入方老太太的婆家,就是因为他们家好心收留了一对落难的母子。
结果这对母子跟灾民内外勾结,给家里人下了药,最后才导致自己家破人亡,没奈何,带着幼子流落他乡。
有了前车之鉴,方老太太又如何敢再犯相同的错误。
加之赵兰又是自己小孙子的救命恩人,自己对待她们母女更是轻不得,重不得,不如一开始就拉开彼此之间的界限。
恩情一次还完了,也就免了以后的纠缠不休。
赵兰母女再是可怜,再是对她小孙子有恩,可自己哪怕现在多为赵兰母女筹谋一二,多给她们点钱,也不会再引狼入室,养虎为患。
赵兰母女现在看起来对自己那是感恩戴德。
可别忘了,人心这东西,是会变的。
当有一天,自己家里人吃肉,她们母女俩只能喝汤;
自己家里人享乐,她们母女俩却只能站在旁边,干着伺候人的活计。
到那时候,谁敢保证赵兰母女俩不会心生怨怼,做出什么错事儿来?
既然未来的事情不可预计,那就莫不如防患于未然,直接把联系掐断了,恩情还个够,免得另生波折。
见赵兰和她弟弟一家人都不吱声,方老太太咳嗽一声,对赵兰说道:
“我把你弟弟一家人领过来,是想着,把你们母女俩送到平城那边去生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远远地离开你那婆家人,让他们想找你们母女俩的麻烦,也找不了。
可你一个妇道人家,带着个小丫头,去了以后,平城那块的人,难免会欺生。
到时候即便给了你们娘俩足够生活的钱,你们也保不住。
所以,我派人把你弟弟一家子接过来了,也跟他们都谈妥了,让他们一家子跟你们娘俩一起去平城生活。
这样你们互相有个照应,我也好放心。
你看咋样?”
赵兰一听,顿时惊慌失措,连连摆手:
“不不不,东家,求您发发慈悲,别把我们赶到那么远的地方去!
您如果不愿意让我们住到您家里,那我们娘俩可以住到牛棚里头。
保管不给您老添麻烦!
只求您别撵我们一家子走啊!呜呜呜——”
转头又泪眼朦胧地望着她弟弟两口子哭道:
“呜呜呜——都是姐姐不争气,连累你们了!
姐姐对不起你们两口子呀!呜呜呜——”
也不怪赵兰害怕,过去那乡下妇人,没啥见识,对于去陌生的地方生活,难免惊慌害怕。
方老太太“呸”了一声,真是没眼看赵兰这没出息的样子。
整得好像自己容不下她们母女,给她们一家子窟窿桥走,要害他们一样。
真是,跟这样的愚人说话是真费劲呢!
想当年自己还不是一个人,带个孩子,一路过来的。
更何况,自己就怕赵兰带着女儿不敢出远门,还特意劝说她弟弟一家子跟她一路去。
另外,又怕她们人生地不熟,去了陌生的地方,找不到营生,派了家里的管家,一起跟着他们去平城。
等把他们安顿好了,买卖也上了正轨,管家再回来。
可以说把饭都喂到赵兰她们嘴里了,也不知道赵兰怕的是啥。
可不说明白,赵兰哭起来还没头儿了,哭得人脑瓜仁儿生疼。
要么说方老太太说啥都不往自己家里头,招揽赵兰她们母女俩呢。
其实把她们娘俩往自己家那闲着的屋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