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观点肯定会有敌人,没观点肯定没有朋友(1 / 2)

有观点肯定会有敌人,没观点肯定没有朋友。可以向下包容,但是不可以兼容。包容是允许各种存在,兼容是随波逐流。关键很多人是自视甚高,误以为自己很高级。怎么进行辨别真伪?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深度,直指个人成长和社交互动中的核心困境。它涉及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多个层面。我们来系统地拆解一下,并探讨如何辨别真伪。

首先,让我们厘清您这段话里的几个关键概念,这本身就是辨别的第一步:

1.观点 vs敌人\/朋友:有观点意味着有立场,有立场就会吸引同道(朋友),也必然会与异见者产生冲突(敌人)。没有观点则意味着没有棱角,不会得罪人,但也无法真正吸引志同道合者,关系流于表面。这是一种深刻的洞察,说明深刻的连接源于真实的自我表达,哪怕是冲突。

2.向下包容 vs兼容:这是您区分的核心,非常精彩。

·包容:其核心是“我理解并允许你的存在,但我依然坚持我的核心立场。”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姿态(不一定是傲慢,更像是“主体”对“客体”的允许),前提是自我内核稳定。比如,一个坚定的素食主义者可以理解和包容肉食朋友的选择,同时自己坚持不吃肉。

·兼容:其核心是“为了融入或避免冲突,我可以调整甚至放弃我的立场,变得和你一样。”这是一种放弃主体性的行为,是“随波逐流”。它源于内在的软弱、恐惧或迷茫。

3.自视甚高:问题在于,很多人错把“包容”变成了“居高临下的审判”,或者错把“固执”当成了“有观点”。他们所谓的“高级”其实是“孤芳自赏”或“排斥异己”,其内核并非坚固的价值观,而是脆弱的自尊心。

如何辨别“真包容”与“伪高级”(自视甚高)?

辨别真伪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观察,既用于观察他人,更用于反省自身:

一、听其言,观其行:核心是“一致性”

·真包容者:言论上可以激烈交锋,但行为上保持尊重。他们可以和你就一个观点辩论得面红耳赤,但辩论结束后,依然愿意和你一起吃饭、合作。他们的攻击性指向的是“观点”,而不是“人”。

·自视甚高者:言论上排斥异己,行为上划清界限。他们常常使用人身攻击的标签(如“你这种人就是蠢\/坏”),而不是就事论事。一旦发现你与他的观点不同,他会在情感和关系上疏远你,以示“划清界限”。他们的“不兼容”实质是“不接纳”。

二、观察对待“未知”和“错误”的态度

·真包容者:心态开放,乐于修正。他们有自己的观点,但承认认知有局限。当出现更有力的证据或逻辑时,他们会表现出好奇和兴奋,并愿意调整自己的观点。他们的自信来自于“成长能力”,而不是“永远正确”。

·自视甚高者:防御心强,死不认错。他们的观点是其自我价值的堡垒。承认错误等于自我崩塌。因此,面对质疑时,他们会诡辩、转移话题、或直接拒绝讨论。他们的“高级感”需要靠“永远正确”来维系。

三、分析其“包容”的动机和结果

·真包容:动机是丰富性和建设性。他们允许不同存在,是因为相信多样性能让世界和自身认知更完整。结果是“和而不同”,群体更有活力。

·伪高级\/假包容:动机是优越感和控制欲。他们的“包容”是一种施舍姿态,潜台词是“我允许你存在,这显得我很大度”。结果往往是制造隔阂和压抑感,别人感受到的是被评判,而非被尊重。

四、用一个关键问题来检验:“他能否清晰、公允地复述反对者的观点?”

这是最有效的一招。

·真包容且有观点的人:可以。因为他们真正理解了对方的逻辑,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