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好像已经把握了全局,知道怎么去研究就能够完成论证,而我们……完全不知道,所做的研究都不知道是否有意义。”
罗勇军也摇了摇头。
实际上,他们的情况才是正常的,一个全新的研究、论证,很难确定什么时候能够完成证明。
即便是有研究方向,并确定是正确的方向,但具体研究会持续多久很难说。
这就好像是从一个点起始画一条线,线可以随意的弯曲,顺着线一直往前走,很快就会迷失方向,更不可能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回到原点。
张硕就不一样了,任务系统清晰的说明研究的进度。
现在已经达到了87.362%,距离完成研究已经很接近了。
……
NS方程论证的研究只差十几点进度,但因为每一点进度需要70个科研币,进展相对还是有些慢的。
另一个研究,原子核核力拆分的理论论证,相对就容易太多了。
任务刚建立的时候,进度就已经达到了40%。
张硕闷在办公室里,一直在做研究,有足够多的基础知识,再加上氪币带来的快速增长,大概花费一个月时间,任务进度也增长到百分之百。
任务二
研究项目名称:原子核核力拆分的理论论证(难度评估:B)。
进度:100%。
(任务已完成,可提交。)
等任务完成以后,张硕感觉浑身轻松了很多,他马上提交了任务,获得了任务奖励的100个科研币。
之后就是总结归纳了。
这个研究还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也得到了一些很重要的结论。
原子核核力拆分的需求比基础粒子的强力拆分低很多,最直接的就是和电磁力的共性问题,直白来说,就是制造混乱力场所需要的磁场强度低。
准确的说,最低需求不到2T。
这已经是可以用常规导体制造出来的磁场强度了。
虽然对于磁场的需求低了一些,但理论研究还是发现了一些需求高的特性,比如说粒子制造微观场力的传导效应问题,还有,理论研究无法解决不同元素(原子核不同)的需求差异,以及会在核力拆分中的表现。
此外,还牵扯到了无法做研究的原子排列问题。
这些问题都需要实验来解决。
理论研究不是万能的,不可能没有任何实验支持下,就以理论推导出一切。
张硕对于理论内容进行组的总结,并找出了最关键的实验方法,“首先,选择一种元素,并使其进入到离子状态。”
“只需要极少的离子态元素,就能够瞬间制造出微观的场力。”
“因为场力传导的延时性,当场力接触到实体物质时,可能就会爆发出来,但不同元素表现是不同的。”
“这些都需要实验。”
张硕思考着做出了总结,然后把内容打包进行了提交。
这些都是要用实验进行验证的。
上一次陈伟、佟智国等人来的时候,他是建议暂停实验,因为实验的风险非常大,而现在理论研究有了一些进展,并且发现了场力传导的延时性问题,就能让实验变得安全很多。
他希望科技工业局能继续支持进行实验,并对各个元素的核力拆分表现进行测定。
这部分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能针对每个元素进行详细的实验测定,就能以此对照各个元素,来研究原子核组成与核力拆分的关系。
同时,也能让理论联系现实物质,补足理论物质解析方向的缺失。
其他理论是以能量和物质为基础,通过物质和能量的变化,来阐述四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