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让他只手(2 / 3)

大唐朝请郎 宁溪南 3205 字 2022-01-21

?”

“胡无人,汉道昌。某将为此不惜一切,及至性命。以此为誓。”

“次相与节下交谈甚欢。”李勉在前面回过头来淡淡的说了一句。他到不是有什么意思,而是提醒。

皇帝在这呢,你俩在后面嘀咕什么?

这种事情很容易引起皇帝猜疑,是忌讳。何况李适本就多疑。这是维护。

“首相。”李晟面色一整,回话:“节下与某正言吐蕃事,某甚以为然。”

“何事?”李勉停下脚步。相关于吐蕃回纥的事情都是大事,首相也不敢怠慢。

“节下于春月拿吐蕃论莽罗衣以下两万众,至今尚结赞并无动作。节下以为,尚结赞必有所图,此刻当率军于兰州。

而某以为,兰州居高,不宜行军,此刻当在安乐州之间。”

李适猛然扭头看了过来:“次相此话当真?”

“陛下,臣与节下也是判断在前,尚并无实据,节下已着人前去打探。”

李适皱了皱眉头:“若是当真,次相以为尚结赞目的何在?”

“现已入冬寒时节,以臣愚见,应是准备明岁春日来袭,不可不防。”

“张卿呢?”李适看向张军。

“臣却是以为,尚结赞会在今冬动手,朔方边军内迁,此时正当空虚。”

边军都让李适给调回来了,然后又给归到了神策部不让回去了,结果就是闹的边陲无将,防务空虚。

这事儿到是也不能说李适错了,禁军全面崩溃,已无缚鸡之力,军镇各司其职不敢轻易调动,他也不放心。

结果只能用战斗力强大的边军来内充禁军,这才算是抵住了战局,没有继续崩乱下去。

而他之所以敢从西陲调动边军,是因为吐蕃在那边有回纥顶着,不敢轻举妄动。

说起来,回纥真的给大唐帮了不少忙,扛了不少雷,要不然局势真不好说。

“依张卿之见?”

“陛下,安心,有首相次相以及臣等在,不管他尚结赞打的是如何主意,臣都有信心让他有来无还。”

李适听了张军的话,心里的惊疑慢慢舒缓,点了点头:“张卿以为尚结赞目的何在?”

“某以为,尚结赞此行目的有二,一是试控虚实,二是讨回论莽罗依,只是侦探还未回复,具体细节臣不好推测。”

“某到是觉得,尚结赞必是以军力相压,索要城池而来。”李晟插了一句。

当初李适让崔汉衡去吐蕃求兵,虽然被李怀光拦了几次,但还是借来了,条件就是收复长安平息战乱后,划西域北庭、伊西两地。

也不知道崔汉衡是怎么想的,更不知道李适怎么就同意了,但这事儿已经是即成事实。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吐蕃是发了兵,也派了大将,但实际上什么也没用到他们,就是过来吃喝玩乐了一趟……如果没被张军给端了的话。

不管是平叛还是收复长安,都没用到他们,所以这个划地自然也就两可,不给也是理由充份。在历史上,大唐就是没给。

其实李适想给,他感觉西域之地已经没什么意义了,不如把那边的兵力调回来。反正那边大部分地盘早都被吐番和回纥分了。

但是大臣们不同意,硬可开战也不给。最后就没给。

这一下吐蕃感觉受到了污辱,于是就在两年后设离间计坑了李晟,马燧诸将,杀了大唐不少大臣,占了三州。

当时之所以中计,崔汉衡和张延赏在里面起了很大作用,所以张军才反对他为相。他确实不是这块料。

“哼哼,痴心妄想。”李勉冷笑了一声:“陛下,即有节下操心,此事万无一失,陛下不必惊扰,还是去用饭吧。”

李适喘了口粗气,看了看张军:“好。有张卿在,某确实安心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