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三年的变化(3 / 4)

和幸福,但如果仅仅是有理想和追求,不俯下身去生活,恐怕又会变成不受人待见臆想者。在南境逐渐统一后,教育也开始普及,而作为教育中头等重要的事,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是理解如何和与这个世界相处的办法。就如东方的谚语所言,‘当不知道去往哪里时,车轮转的再快,又有什么用处呢。’冬祭过后,初春来临,南境在历经数年的战乱后,终于整体迎来和平的一年,而在各个城镇处,一张张招生的告示也贴满的街道,劝解着家长,让孩子们进入学校学习。一处小镇上,不少赶集而来的村民好奇的看着那大大的告示,听着前排的人念出上面的内容。“……也就是说,这次招生,不仅学费免去,而且只要通过考试,就会有嘉奖。”“真的吗?”“会有这么好的事吗,不太可能吧。”“或许是拿孩子做实验?”“还是去试试看吧,万一是真的呢?“对于‘仙女木’在南境首次发出的公告,不少人心怀疑虑,但也有小部分人选择相信。一处处简陋的学校在组织下陆续创立,或许一开始什么都缺,但他们也会逐渐完善,直到完成‘仙女木’组织的最高的理想,通过教育,逐渐改变一代代人的观念,并为自身的强大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第三纪,1707年,春。在听闻南境组织大规模耕作后,帝国皇室也派使者前来学习和探访,希望能获得让粮食增产的方法。对于这只使者团,‘仙女木’组织经过内部商讨后,还是决定允许他们入境,只是因为这样的方法推广后,可以拯救更多的人。同年5月,使者团回到帝都后,收到了皇帝的公开嘉奖和赞扬,随即也在帝国中部诸省推行耕作的新式方法。开垦梯田,挖建沟渠,堆肥轮作等等之类的。7月末,一大批精炼的矿石由帝国北境运往南方,据说是新皇听闻南境的工业建设需要的材料不足,而特意调配的。对于帝皇埃里奥的交好行为,南境的‘仙女木’组织也在9月中,将该年丰收的部分粮食运往北方,用于支援中部和艰难的北境。11月末,帝皇下达旨意,让皇家学院编写更适合启蒙的教材和书籍,并准备在中部效仿南境,于各城镇中建立学校。1708年,2月为了解决北境寒灾带来的饥荒,帝皇让典仪官组织队伍前往北境协商。3月,帝皇和北境诸贵族定下约定,将逐步引导北境居民分批前往帝国中部,协助开垦田地,参与工坊的和工厂之中的劳作。这将大大缓解北境的饥荒,减轻北部领主的压力,并同时让帝国中部获得大量人力,用于建设。1709年,8月经过帝国行政院的核算,该年内,帝国中部诸省的税收明显回暖,因战争而持续多年的不良财政开始转向。1710年,2月因为大量的工厂建设,帝国内部开始转型,商业和生产相关的税赋逐年上升,预计在数年后超过农业税。因为新兴工坊和工厂的兴起,一大批拥有财富之人渴求爵位和权力的保护,有议员在帝国议会上建议,是否可以用大量财富换得名誉爵位,以此满足日渐涌现的需求。“如果不能让他们加入我们,那他们就会成为我们的敌人。”某位忠心的贵族如此提醒皇帝陛下。“但如果钱财可以买到爵位,帝国荣耀的神圣性就会沦丧,这意味着一切道德的滑坡,信念的唾弃。”“他们有了巨额的财富,大量的工人,若是不提供一定社会地位保护,那他们就会在安全感的催促下,去夺取和谋取,而这也将成为帝国新的不安因子。”同年7月,帝国开始在各个地方设置敕令议会,用于协商当地的建设,以及其他事宜,其议会成员选自当地有名望之人,并非过去那般,只有贵族可以参选。在新的帝国环境下,敕令议会的成员为当地贵族,富商,实业主,高阶超凡者,他们将一共协商和决定部分领地内的事宜。且议会成员可以向帝国中央议会写信,汇报近期敕令议会协商情况,后续执行效果等。但是军权依然保留在原贵族手中,他们负责本地的驻防,治安等相关部分,只是相比过去,如今敕令议会下,可以自建一定数量的卫队,

website stats